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外女性健康研究》 > 20159
编号:13643634
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治疗糖尿病效果分析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5年5月1日 《中外女性健康研究》 20159
     【摘 要】目的: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。方法:选择2011年7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,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。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治疗,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维格列汀治疗,两组疗程均为4周。结果:治疗后组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;治疗后组间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两组治疗后组内糖化血红蛋白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;治疗后组间糖化血红蛋白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结论: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治疗糖尿病能有效降低血糖,其作用可能通过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来实现。

    【关键词】二甲双胍;维格列汀;糖尿病

    糖尿病是对人类的健康构成重大危害的代谢性疾病,90%以上的患者属于2型糖尿病。随着当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,糖尿病患病人数也随之迅速增加,已经成为我国目前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[1]。传统口服药物包括磺脲类和格列奈类促胰岛素分泌剂、二甲双胍等,均存在局限性。维格列汀具有与二肽基肽天然底物相似的结构,可竞争性结合二肽基肽活性部位,促进胰岛素分泌,从而降低糖化血红蛋白,改善预后[2-3]。本文探讨了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,现报道如下。

    1 资料与方法

    1.1 研究对象

    选择2011年7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。纳入标准:了解试验全过程,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;确诊2型糖尿病;年龄60~80岁;年龄18~75岁的患者。排除标准:1型糖尿病或其他类型糖尿病;频繁出现严重低血糖不良反应或无警觉低血糖事件;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。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,男89例,女71例;平均年龄(65.25±4.11)岁;平均体重指数(25.39±5.10)kg/m2;平均腰围(84.30±5.22)cm;平均病程(7.39±2.11)年。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,两组性别、年龄、体重指数、腰围、病程等基础资料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,具有可比性。

    1.2 治疗方法

    对照组:口服二甲双胍,每次0.5g,每日3次。治疗组: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维格列汀治疗,口服维格列汀100mg,每日1次。两组疗程均为4周。

    1.3 观察指标

    血糖检测:治疗前后抽取空腹与餐后2h静脉血,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进行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的检测,方法为葡萄糖氧化酶法。

    糖化血红蛋白检测:取同样的血液样本,采用高压液下层析法进行检测,由内分泌实验室用美国伯乐公司提供的检测仪 测定。

    1.4 统计学方法

    选择SPSS 14.0O软件进行数据分析,计量资料以均数±标准差(χ-±s)表示,两两对比采用t检验,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,P<0.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

    2 结果

    2.1 血糖对比

    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值均呈下降趋势,治疗后治疗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值低于对照组,见表1。

    3 讨论

    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因其较好的依从性而成为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方案[4],维格列汀可以长时间竞争性抑制人体内的二肽基肽活性达90%以上。临床研究数据表明,维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较好的降糖疗效,针对与安慰剂相似的低血糖、不良反应有良好的耐受性及治疗依从性[5]。治疗后组间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

    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代谢缺陷是胰岛素抵抗(insulin resistance,IR)和胰岛功能受损,二甲双胍可改善胰岛素抵抗,降低血浆胰岛素的水平。维格列汀可以刺激胰岛素的释放,减少胰升糖素的分泌,降低糖化血红蛋白,进而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。治疗后组间糖化血红蛋白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

    综上所述,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治疗糖尿病能有效降低血糖,其作用可能通过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来实现。

    参考文献

    [1]张明涛.沙格列汀与二甲双胍治疗体质量超重的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[J].中国实用医刊,2014,41(8):118-119.

    [2]韩安群,方华伟.西格列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VEGF表达的影响[J].浙江临床医学,2014,2(13):238-239.

    [3]罗毅平,张温麑,甘艳微,等.诺和锐与诺和灵R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疗效比较[J].中国临床研究,2013,26(7):640-641.

    [4]郭凤祥,陈林冲.甘精胰岛素与那格列奈联合治疗初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[J].中国实用医刊,2014,41(22):59-60.

    [5]徐向君,储虹.不同类型胰岛素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及尿蛋白排泄率的影响[J].中国老年学杂志,2013,33(23):5809-5810., 百拇医药(王莉 戴勇)